2020年中国经济前瞻:中国变化大?有这四个新变化!

2019-12-12 14:31:3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明年经济增速要不要保“6”?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会否加码?外界对明年宏观政策的走向备受关注。

而在此之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无疑是提前观察我国宏观政策动向的一个窗口。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共召开了8次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会议,最近的一次则是2019年12月6日,一项议题就是“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

和往届政治局会议相比,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的政治局会议(2019年12月6日),在细节上有些许变化,或许从中可以窥见部分政策走向。

变化一:新增“保稳定”

梳理十九大以来历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2018年7月、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这三次会议中,提到了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说法。

且与以往相比,2019年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这一工作目标中,新增了“保稳定”一词。

广发证券认为,这个细节显示对于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2020年来说,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尤为重要。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预判,与低于6%的市场共识相比,其预计2020年的增长率为6.1%。因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因此GDP翻番的目标仍然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到2020年实现6%以上的增长。2021年增长率可能降至5.8%,具有约束力的增长目标可能会让位于就业目标。

变化二:三大攻坚战“调座次”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三大攻坚战,分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自此以后,三大攻坚战一次不落地出现这8次政治局会议上。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大攻坚战”的任务优先程度出现了明显变化。

一方面,2019年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定性:经过2年多努力,“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另一方面,在三大攻坚战的优先程度上,“精准脱贫”位于第一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则从首位调到了末位,且措辞也从以往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变成“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财通证券认为,2020年三大攻坚战中的“脱贫”与逆周期发力紧密相关,而“污染防治”对于实体经济的意义是影响供给端的价格弹性(PPI),“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先度置后,则意味着2020年金融周期以求稳为主。

丁爽表示,随着“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达成,美国提高关税将使中国2020年的增长率下降0.3个百分点,在更糟糕的情况下,将下降0.6个百分点。届时广义的预算赤字可能保持在GDP的6.5%左右,财政刺激的组合从减税转向支出,以获得更高的乘数效应。央行可能会将信贷增速保持在略高于名义GDP增速的水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实际政策利率。

变化三:史无前例!两次重申“现代化经济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虽然通篇报道不过1600字,但却两次提到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且与以往着重强调制造业不同的是,此次会议还提到了农业和服务业,强调要“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在2018年1月30日,政治局曾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

变化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着墨不多,但2019年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到了明年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丁爽也认为,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将在财政刺激乏力、工业库存周期触底、汽车销售不太受拖累等背景下小幅上升。

据了解,今年发改委提前启动了地方专项债申报工作,把明年计划前移;另外力度也有所加大,增加了8000亿至2.15万亿,预计这些专项债在一季度基建投资中可能有集中体现。

关键词: 经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