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通高铁赵甸站 为啥在江苏这个县级市建三个站点?

2020-08-04 14:10:29

来源:苏F南通豪车荟

一条开通在即的铁路正收割大量眼球,一座被铁路穿城而过的县市跃入视线焦点—— 当人们热议着沪苏通铁路7月1日开通后将如何完善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布局和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时,太仓市民已开始翘首期盼“黄金铁路”将给城市发展带来一个怎样的“黄金时代”。

而令太仓成为视线焦点、让太仓市民如此振奋的理由,或许还不止于沪苏通铁路作为沿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条。事实上,即将开通的沪苏通铁路足足把正线9个车站中的三分之一,都放在了太仓——太仓港、太仓、太仓南——此举一出,无疑使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唯一沿江又沿沪的县级市太仓,发展地位乘势而起。

不再做“节点”,而要当“门户”

在外界来看,沪苏通铁路之所以重要,最关键之处还是对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沪苏通一期工程从南通跨越长江,经张家港、常熟、太仓进入上海,时间空间上,将苏中南通乃至苏北地区通往上海的“距离”进一步缩短,通车后对完善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布局和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均有重大意义。分两期推进的沪苏通铁路,眼下即将开通运营一期工程,从既有南京至启东铁路赵甸站引出,经既有京沪铁路终到黄渡站,正线全长137.5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下设9座车站——赵甸、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太仓南、安亭西——以太仓独占三元的角度来看,其在沿线地区中的显著性不言而喻。 不止于此,更深层的影响源于,沪苏通铁路使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三座县级市从没有铁路,一步跨入高铁时代,“一夜之间”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质的飞跃”。而三市一线构成的沪苏通铁路组成部分正式接入长三角铁路网后,也将成为苏中苏北等地南接上海的又一“咽喉要道”。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太仓,则近乎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不但打开高铁发展的大门、打开交通强市发展的新局面,还以一县地域,一次性便拿下三座车站。 纵观近年来高铁兴修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不难发现,无论从经济规模、协同发展、货物贸易、交通运输的角度看,还是从创新创业、旅游出行、教育医疗、居住改善、消费品质提升的层面讲,进入“高铁时代”都可谓使一座城市获得实打实的动力之源。也因此,就沪苏通铁路即将开通而言,太仓市市长汪香元信心满满:

随着沪苏通铁路通车时间临近,太仓将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而铁路的开通,也会使太仓“桥头堡”“枢纽站”的独特地位充分彰显,对太仓而言,“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目标即将实现。

“沪苏通铁路的开通不只是将结束太仓‘地无寸铁’的历史,太仓的经济发展将因此插上腾飞的翅膀。”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太仓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勤进一步点出,“不久的将来,太仓将成为江苏进入上海一个重要的枢纽门户城市。” 引人瞩目的是,此次官方表述中“枢纽门户城市”的提法,同两年前太仓首度提出打造江苏进入上海“重要枢纽节点城市”的概念,在内涵上已有了较大差异—— “众多节点之一”变“唯一门户”,意味着太仓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尤其是江苏对接上海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已整整提高了一个量级。 高铁,是眼下最大的利好,但对既沿江又沿沪、想做江苏进入上海重要枢纽门户城市的太仓来说,却不是交通发展唯一的目标。 6月28日,连接上海市嘉定区和江苏省太仓市的城北路通车,并与太仓岳鹿公路贯通——这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对外打通省际断头路的首个通车项目。借此项目,从嘉定城北路前往太仓岳鹿公路,“摆渡”于两市间的通行时间,将由原来近半个小时缩短至5分钟。

地价看涨,交通线拉起“财富线”

对坐落在苏州、原本已相对富裕的太仓来说,修桥通路、联通上海,意味着再获得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正如三处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子江苏境内时,人们普遍看涨部分区域地价、房价一样,交通发展,无疑带来民间对地产经济的期待。毋庸讳言,与“炒房”不同的是,凡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基础设施类项目落地,或高级别规划出炉时,或多或少必然带来相关区域地价的提升。客观来讲,这也是区域发展含金量的体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与市场内的恶性炒作泾渭分明。 那么,理性、客观地分析——高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房价?“高铁一响,黄金万两”,放在太仓这块儿“切片”上看,又可能有怎样的呈现? 谈这一问题前,不得不说,高铁对重塑一座城市的影响力,有极其深刻的涵义—— 人们常常议论,高铁是否通到自家门口、何时通到自家门口,并以此作为衡量家乡发展潜力的一项关键指标。此类大众行为,也正源于现代化交通网络对组织人口流动、社会资本流通、就业机遇萌发、营商环境优化、政策工具供给等,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因此,高铁,实际上不只是条交通线,更是道“财富线”。 根据国家铁路局发布的调研报告,与没有高铁的城市相比,拥有高铁城市的GDP增长量要高出72%。而根据高铁经济经验显示,高铁的建设可有效带动各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吸引产业和人口流入,撬动相关地区商业中心、商务办公和相关房产地产行业迅速提升。 一个经典案例,是自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后,郑州沿线房价5年内涨幅达到38%,南京涨幅70%,合肥涨幅89%;此外,若将目光瞄向杭州也不难发现——2013年杭州东站建成后,5年间东站附近房价涨幅就达到196%,而同期西湖区前后相较,仅仅上涨32%。 客观上,“要致富、先修路”有了新的诠释——一座“小城”的交际圈,拥有了实实在在“突破边际”的可能性。而这点,太仓能做到,却并非每座开通高铁的城市都能做到。相应的,各地地价竞争力自然不尽相同。 为何如此? 回到地图上看,太仓是江苏乃至全国唯一既沿江又沿沪的城市——当眼下很多城市还在努力发展“一日生活圈”“半日生活圈”乃至“一小时生活圈”时,手握高铁的太仓便可轻松实现“二十分钟生活圈”的目标了。不仅如此,“二十分钟生活圈”的“圆心”,还是从长三角“起步”直至全国范围内,人均GDP数一数二的特大城市——上海。 硬核城市加持硬核铁路,形成了无以复加的比较优势。而这点,对日常从太仓岳鹿公路坐着大巴5分钟直达沪上嘉定城北路的“新太仓人”“新上海人”乃至“新长三角人”来讲,感受无疑更为强烈。 不只“向东”,“向西”同样为太仓提升地价竞争力带来不小的可能性。根据规划,沪通铁路、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都将在太仓交汇,由此,太仓所进入辐射范围的都市圈,将不仅限于一座“上海大都市圈”。

促产业筑保障,县市发展无可限量

高铁来了,对太仓产业发展将有哪些影响? 翻开今年1月发布的《太仓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组数据引人瞩目—— 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核心增加值19.5%,高新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48%和56.3%,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900亿元,百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7%。与此同时,出台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航空产业园投运;服务业稳中增效,物贸总部经济规模突破千亿…… 寥寥数言,近乎带过太仓现有产业发展中绝大多核心亮点——高新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产业,以及物贸总部经济。 这些产业不仅对太仓、对苏州意义非同小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同样不可小觑。就以航空产业为例来看,去年8月28日,太仓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太仓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一个新兴的产业就此落户太仓。按照规划,太仓将用15年左右时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构建开放协作、链条高端、创新驱动、自主可控的特色航空产业集群,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航空制造创新产业基地。 而放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太仓加快发展航空产业,亦与国产大飞机C919“量产指日可待”的需求密切相关——国之重器研发生产,需各个方面的协同,其中,区域协同便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高质量区域协同,不仅对研发生产效率贡献明显,而且也带来成本控制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航空产业带雏形已现,但关键还需在产业“勾连”上做文章。也因此,沪苏通铁路的开通、“高铁时代”的来临,对太仓打造“国际一流航空制造创新产业基地”来讲,无疑是巨大的利好,让太仓进军民用航空这一万亿级别蓝海、培育新增长极的底气更足。 诚然,航空产业,仅仅是太仓重点产业可在高铁网上“跑起来”的一处缩影。人员物资往来更为便捷,对占GDP比重接近半数的服务业增加值而言,同样有着巨大的“潮汐带动力”。而一切产业“起势”的关键,还在于人,在智力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太仓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对外发布当日,太仓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当天,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一期开工建设,也使太仓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建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 不难想象,一个产业发展亟需大量智力资源做支撑的城市,从没有一座高铁站,到眼下一步坐拥太仓港、太仓、太仓南三座高铁站,心中增添了多少底气,高端资源的流通效率能翻几番…… 也因此,在去年西北工大落户基础上,一套基于县级市太仓的,完整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眼下已加快走向成熟。不仅如此,而且依托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沪苏通铁路落成,还有了长足发展的保障。 一面促发展、一面增信心、一面筑保障,太仓,这座江苏乃至全国唯一既沿江又沿沪的县市,未来发展无可限量。

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王建朋

关键词: 沪苏通高铁赵甸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