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国未来产业发展 展望中国产业的未来10年

2020-12-17 15:38:11

来源:行业研究所

做早期投资的人,通常都会关注宏观趋势。

因为他们投出去的钱,没有五年八年都很难退出来。所以他们的立足点必须要够高,视野要够广,先整体把握投资方向,然后再落到具体项目去判断。

用大家熟悉的话就是,先看跑道,再看团队。

那么,哪些跑道是值得我们长期投资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着眼于国家发展的宏观趋势上。具体说,就是要关注中国产业的未来发展。

而要搞未来,首先要弄懂它的过去与现状。

有意思的是,纵观中国产业发展的整体历史,基本上是每10年为一个周期,即每10年就有一个全新的发展目标,而整个中国产业水平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1980年开始到今年2020年,正好经历了四个“十年”。

下面,将从第一个十年讲起。

01

中国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十年

劳动力的大改造

工业品是由生产工人的生产而来的。这句话看起来是一句废话,但它指出了一个容易忽视的常识:生产工人的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

下面简单做个思想实验: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10个人,那么哪怕这10个人掌握了所有工业品的制造知识,但他们也忙不过来。因为劳动力人数就是最大的生产瓶颈。每一个工业品,都需要至少一条生产线,而每一条生产线都至少有一个劳动工人。

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有100万人,可是都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与知识,那么哪怕生产设备再先进再完整,也很难生产出种类繁多、合格合规的工业品。因为劳动力素质就是最大的生产瓶颈。

再来一次,如果一个国家有100万人,且都具有必要的生产技能与知识了,但他们的工资非常高,使得制造成本也高居不下,那么利润空间小的中低端工业品就无法生产了。这时候劳动力价格就是最大的生产瓶颈。

可见,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往往是受到多方面的条件限制的。光是劳动力这个维度,就有劳动力人数、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价格的综合影响。

不过当历史回到1978年,中国超过80%的劳动力都是农村劳动力,也就是只会耕地种田,“工厂”是什么?没见过啊。

而在1980年左右到1990年这十年里,中国通过释放大量农民劳动力去从事工业和制造业。于是“农民工”成为了中国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独特产物。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曾经的“人口红利”了——中国劳动力,数量大,素质高,价格便宜,简直是为成为“世界工厂”而生啊!

但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到此为止还缺少一些重要条件。

02

中国产业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外贸的大放开

1990年的中国非常困难。有多难?全年的GDP只有2万亿,也就是苏州去年一个城市的GDP规模。

在这种经济环境之下,国家也没钱呀,想买进口产品?没门。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造吧。就这样,中国产业就开始被迫发展成一条细细长长的链条。如果就是一直这样自给自足的话,那中国就很难摆脱穷苦的命运了。

有意思的是,国内国外相继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中国的外贸政策开始放开。

政府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的严重冲击,于是宣布放开外贸管控。以往只能是专门外贸公司可以从事进出口业务,现在不用了,所有制造企业都可以自己搞外贸、赚外汇了。

第二件大事,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中国加入。

这两件事的结果是,中国制造业出口开始暴增。中国工厂的发动机火力全开,轰轰作响,一跃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在这种形势之下,我国劳动力进一步升级,产业链结构也在不断变完善。我们不仅能生产东西,生产出来的东西还可以卖出去,卖出去还能赚外汇,简直爽歪歪啊。

03

中国产业发展的第三个十年

最粗壮的产业链

新千年开始的十年紧密承接着上一个十年,东方一头雄狮终于慢慢从沉睡中睁开眼。

在这个十年里,中国产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格局了呢?

答案是:中国那细长的产业链上(除了能源),几乎每个环节都成为了世界第一。

下面我来一个一个举例。

先说原材料。

例如,钢。目前我国的粗钢产量是接近10亿吨的,而第二名的印度也只有大概1亿多吨。其他原材料就不一一细说。

还有化工品。

目前中国化工总产量占全世界的40%。

再说工业品。

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把工业品分成了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而这些大大小小分类都能在中国工业体系里找到。换言之,我国的工业体系应该是世界上最大而全的。

最后两个环节的消费品和服务也不用特别介绍了,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所以,整个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每一环中国几乎都做到世界最大了。

04

中国产业发展的第四个十年

基建:最发达的物流网络

从2009年开始,中国正式开通运营了自己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第一条高铁就已经拿下了一项世界第一,是当时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

自那以后,中国开启了“基建狂魔”的模式。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大概造了将近3.5万公里的高铁。假如以1.3亿一公里的投入来算,那么中国已有4.5万亿的高铁资产。

而高速公路也是非常厉害,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还有地铁,这十年期间新增了5000多公里,按平均7亿一公里来算,中国也有3.5万亿左右的地铁资产。

除此以外,还有城际轨道等等。而最普通的公路,中国也有485万公里,这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字。

还有航空我国是第二名,其他港口铁路我们也都是第一名。

说这么多数字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中国有全球密度最大、效率最高、面积最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就是最近十年中国政府交出来的成绩单。

切换一个视角会看得更清晰。

当我们把之前那个产业链的图放在最中间,再叠加一张物流所编织出来的运输网络,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前一个十年我们拥有了超完备的制造链条,而上一个十年我们又有一个网络来确保这些链条相互之间的流转效率达到更高,相对成本更低,甚至是更快速。

05

中国产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

新基建:最高效的调度系统

好了,前面讲了那么多,终于要回归正题了——究竟中国产业未来十年会是什么发展方向呢?

没错,中国政府已经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也是大家经常能看到的一个词:新基建。

那么新基建的本质是什么呢?

先放张图,然后再说下我的感悟。

可见,新基建将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构建于原本的产业链与物流网络之上。

那它将发挥什么作用呢?在我看来,核心有两个:

第一是数字化。

以往从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几乎是没有人能看得清楚明白的。在这个链路里的每个环节,都只大概知道上下游的供需关系。从来没有人能掌控这一切的发生,因为整条链路太长太复杂了。

但一旦实现数字化,那么国家高层就能像开了上帝视角一样清楚捕捉到每个环节的生产与流转的问题,然后可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优势了。

随着数字化一起发生的就是智能化。当有了大数据作为支撑,人工智能才可以真正地派上用场。到时候,人工智能将有可能扮演一个智囊团的角色参与很多顶层设计之中。

而5G基站就是确保所有大数据和AI决策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传输与云计算,并催生物联网的大步发展。

第二是发展电能。

其实在产业链里已经提到了,目前中国在能源方面是有比较大的外部依赖性的。中国一年石油进口超5亿吨,位居全球第一。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万一发生战争或者其他世界危机,那么中国的石油储备能支撑多久呢?领导人都是心里有数的,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压力的挑战。

所以为了摆脱石油依赖,发展电能已经几乎被国家提到一定战略高度了。

那什么地方是石油的需求大户呢?除了用来做化工产品和石化加工中间品,然后就是把石油炼成汽油,然后用于路上跑的汽车了。

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是千人200辆不到,而旁边的日本是千人590辆,美国是千人830辆。先不说要达到日本水平,单单是保有量翻个倍,变成千人400辆,那么中国的石油缺口会是多少?

所以近些年国家一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它的配套设施充电桩,就是这个深层原因。

当电能更加普及之后,特高压就是一个变得非常有必要的技术,因为它能使得电能的损耗效率降到最低。这比传统把石油从港口运输到工厂再炼成汽油,然后再运输到全国各地的加油站,效率提高多少倍?

等到2030年结束的时候,中国将有最厉害的产业链,最厉害的物流网络,以及最厉害的调度系统,最终让“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任务。

总结

中国产业的发展史

有了这些基础认识之后,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我国的顶层设计,以及中国未来十年的产业发展方向。下面总结下这篇文章的观点:

1980年 - 1990年:中国劳动力从农村大规模走向工业生产与制造业

1990年 - 2000年:中国打开外贸之门,初步形成产业链

2000年 - 2010年:中国深化升级产业链,多个环节成为世界第一

2010年 - 2020年:中国打造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世界第一

2020年 - 2030年:中国将通过新基建来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成为世界第一

关键词: 未来十年 产业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