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理财方式银行理财产品 居民理财该咋选?

2020-12-30 15:22: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成为新常态

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8月309家银行共发行了6593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减少15家,产品发行量减少422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也即银行保本理财)平均收益率为3.75%,较上期减少0.03百分点。实际上,自2018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开始连续下行,以全市场1年期理财产品为例,自年收益率5%左右,一路跌至目前3.55%左右,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向南都记者分析称,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固收类理财产品,流动性持续宽松,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理财产品收益率也跟随走低。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对南都记者分析称,从货币市场环境来看,现在全球经济下行,伴随着各国央行不断降准降息,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上不差钱;各类资产、投资标的的价格都在下降,投资回报缩水,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是正常现象,可能还有下行空间。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则告诉南都记者,资管新规后理财产品持续整改,一些具有错配特征的“高息”产品也在监管重压之下逐步淡出市场,也是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下行的因素之一。

银行理财走弱居民投资该如何选?

9月5日,潘光伟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中国的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持续收敛,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打破刚性兑付”“卖者有责、买者自负”投资理念初步形成,行业乱象和风险得到有效遏制,银行理财公司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共有21家银行获批设立理财公司,其中17家已获批开业。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系理财公司的存续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型产品,余额合计约为2万亿元。

实际上,不仅是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券商、保险机构等其它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也要向净值化转型,以后市场上常见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将都将净值化。刘银平认为,投资者要做好心理预期,如果不能接受不保本、净值波动的理财产品,就只能去购买安全性更高的国债和存款类产品。

和预期收益型产品相比,净值型理财产品都是不保本的,且收益率是不断波动的,刘银平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之前首先要辨别产品风险高低,可以从产品风险等级、投资方向和比例、历史业绩等方面去辨别风险。

“不过,银行系发行的理财产品都将仍然是普通老百姓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但打破刚性兑付是必然的趋势,需要平衡好风险和收益,以后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需要基于自身风险偏好、流动性要求等情况综合考虑。”董希淼强调,“不能闭着眼睛买理财产品,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保本理财“缩水”超六成老产品“强退”不稀奇

资管新规格局下,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存量保本型理财产品加速退场。据中银协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银行保本理财余额、嵌套投资的理财产品规模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分别减少62%和31%。保本理财余额已经加速压降,按照原先资管新规规定,2020年底之前保本理财产品要全部退出,但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至2021年底后,部分银行保本理财延迟退出。这个一年的“喘息期”让一些习惯于购买保本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们“松了口气”。不过,近期,有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未到期却遭遇“强制退出”,引发投资者关注。

据相关报道称,该投资者反映的事件中涉及的未到期产品正是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是5.6%和6.1%。涉事银行解释称,提前终止未到期的理财产品,为了推动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整改工作,二是由于发行时预期业绩基准较高,近期市场利率急剧下行导致理财投资组合表现被拖累,因此被银行提前终止。

董希淼表示,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一般都会包含提前终止条款,其中会提到“银行具有提前终止权”,也就是说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是合规的。对此,苏筱芮指出,从“合规”层面来讲,银行这样做无可厚非;但从“合情”角度来说,银行提前终止实质上是一种伤害投资者体验的短视行为,银行作为产品发行方没有做到“卖者尽责”,不应将自身的错误交给金融消费者来买单。

那么手头上仍持有“老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是否都存在这种被强退的风险?苏筱芮表示,这种变动目前是个别机构行为,并非监管统一要求,建议银行、投资者双方之间加强沟通,而投资者则需要定期关注机构公告。

关键词: 居民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