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正处于第四纪冰期的末端,从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1万多年,相对于冰期,地球上气候总的看来是温暖的。但在1万年中又分为若干短暂时段,在若干分期内,地球上的气候也不断地变化,气温在不断地的波动,这种波动是以几百年和上千年为尺度。下面飞哥为您简单讲述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实际上诸葛亮和曹操生活的那个年代比我们现在冷多了。
1、距今8000年到5000年左右是温暖期,也就是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时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的时代。
中国和西方都有大洪水的传说,诺亚方舟与大禹治水,据说与全球气候的变暖有关,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于是形成了大洪水,大洪水的记忆以神话和传说的形式流传至今。
这个时期辽宁南部年平均气温13℃左右,比现在高3~5℃,干燥度小于1.00左右,属于暖温带湿润气候。中国东部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5℃,西部高3~4℃。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左右,气温相对下降,但相对仍比较温暖,这种温暖的气候一直延续到殷商时代。
2、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70年,是寒冷期。整个西周处于寒冷期。
公元前1100年左右,开始进入寒冷期,这个时间和武王伐纣的时间点一致,因为寒冷,所以导致了世界历史上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民族大迁徙的前端深入到中国的新疆和甘肃,使得处于西戎之间的周民族向东迁徙,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中,与商族产生矛盾,最终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整个西周王朝处于寒冷期,由于西周寒冷,所以有人说西周的农业生产力没有达到商代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西周的青铜器雕刻比较的简单,以及西周统治者经常强调农业生产,甚至禁酒的原因。《竹书纪年》记载了公元前930年和公元前879年左右的严寒天气,有“江汉俱冻”的记载,《诗经》也经常描绘西周关中地区的严寒。
3、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末年是温暖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相当于春秋开始,到西汉元帝时期。
孔子、孟子生活的年代要比我们现在暖和的多
这个时期持续近700年的温暖期,整个春秋战国到西汉,也就说芈月生活的那个年代,比我们现在要暖和的多。《诗经》、《左传》中多次提到黄河流域有梅树生长,山东一些地区一年可以两熟,关中地区有很多的竹子,长安种的荔枝居然还可以存活。实际上从秦到西汉年平均气温大约比现在高1.5℃。
4、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寒冷期,曹操、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比我们现在冷,年平均气温低1~2℃
这是一个近600年的寒冷期。东汉洛阳晚春时降霜雪,冻死了许多人。三国时期有些年淮河冰封,(现在的淮河是不结冰的),南朝时期健康(今南京)也建有冰房,可见这个时期江南的冬天,冰也十分丰富。
5、唐到北宋为温暖期。时间为公元前600年至1000年左右。
唐高宗时期三年长安冬天无冰雪,长安种植的梅树、柑橘都能成活,柑橘居然还能结果。唐代冬季无雪的记载多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杨贵妃吃的荔枝实际上不是从广东运来的,而是从四川运过来的,那时候荔枝可以生长在四川并且还能结果。那个时候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1℃。
唐朝女人穿得少,也与气候温暖有关。
6、南宋时期是寒冷期
南宋时期,华北的梅树不能生长,特别是公元1111年太湖湖面冰封,湖中洞庭山柑橘全部冻死,苏州运河经常结冰,北方在9月普降大雪;长江上游荔枝在1170年代由于冬天寒冷的气候,遭到毁灭性破坏,从此长江流域无荔枝树了,四川等地仅存的荔枝树,现在也不能结果了。
岳飞生活的年代要比现在冷
7、南宋后期至元代,是一个十分短暂的温暖期,大概持续了100年左右。元代初年黄河流域的竹类得到了恢复。
潘金莲生活的元末明初,要暖和一点。
8、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寒冷期,又称明清小冰期或明清宇宙期。
关于明清小冰期的寒冷气候,拙文“霸道”寒潮算什么!明武宗时期,长江封冻一月,洞庭湖结冰一尺,已有详尽的论述。清朝初年东南沿海一带冬季最低温比现在低5~7℃,明代北京冬季气温比现在低2℃左右。
1900年以后,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加上人类破坏森林的结果,导致地球温室气体增加,于是全球气候变暖。但也有人说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无关,因为1900年以后,人类渡过了明清小冰期,气候总体趋势是趋向温暖。人类的活动并不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方向。然而也有人说,全球气候将会变冷,人类可能要进入下一个冰期,二氧化碳的排放也许会延迟下一个冰期的到来。
徐光启和利玛窦生活的年代比现在寒冷多了。
如果把气候放在长时段来看,今年的寒潮确实算不了什么,广东降雪,也只是一点点雪沙子而已。明武宗时期,长江封冻一月,洞庭湖结冰一尺,三国时期淮河结冰,西周时期长江和汉江都结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