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福耀科技大学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看到这所民办大学的名字,就知道,它和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集团密不可分。
的确,这所大学就是由曹德旺发起,他本人创办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出资100亿元,与官方合作创办的。
(相关资料图)
100亿元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如同脚下的土地和浩瀚银河之间的差距。
而对于曹德旺来说,也超过了他的半数身价。
这所学校的破土动工,无疑又印证了这位民族企业家的乐善好施之心。
其实,在曹德旺的光芒之下,还有一位同样出身于福建,同样从事玻璃制造行业,同样热衷慈善的企业家。
他叫李贤义,如今身家510亿。
(李贤义)
据数据显示,2021年,李贤义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超过了曹德旺公司,净利润更是曹德旺公司的3倍。
一时之间,李贤义被冠以“新玻璃大王”的称号。
曹德旺曾说,每三块汽车玻璃中,就有一块是自家制造的。
那么,李贤义是如何将曹德旺这位玻璃大王拉下宝座,并取而代之的呢?
上世纪50年代,百废俱兴的时刻,农民基本上还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这时候,远在福建省石狮市永宁子英村,李贤义出生了。
对于这个普通家庭来说,李贤义的出生,并没有带来多少欢乐,反而可以说是甜蜜的负担。
因为当时大家的目标,大都放在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上,李家也不例外。
15岁的时候,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还在上初中的李贤义选择了辍学。
这在当时,也不算罕见。
不过,无奈之下的辍学,也在年少的李贤义心中,埋下了渴望教育、尊重教育的种子。
为了生计,李贤义和大多数村里的同龄人一样,进入工厂打工。
但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不只辛苦,还只能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李贤义很苦恼,他不甘心永远停留在温饱线上挣扎。
希望能早日摆脱现状,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于是,李贤义拿着自己全部积蓄,喊上周围的亲戚朋友,组成了一支微型运输车队,往返于福建和深圳,开拖拉机运送货物。
几年下来,虽然是小生意,但和在工厂打工相比,李贤义的生活也算安稳了起来。
80年代初,受益于经济转型和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香港成为了当时的亚洲经济和金融发展中心。
一时之间,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涌入香港,同时,也带来了诱人的机会。
看着繁华的香港,李贤义也心动了,拖拉机也不想开了,毅然奔赴香港。
但此时的李贤义,要学历没学历,要技术没技术,兜里更是比脸还干净。
唯一懂得无非就是拖拉机,李贤义心想,拖拉机应该跟汽车差不多回事,于是开了一家小型的汽车维修店。
虽说自己当老板,但说白了就是打杂的,啥都得干。
为了节省成本,他尽可能地少雇佣员工,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操刀。
经过几年的用心经营,汽车维修店发展壮大,成为了一家汽车综合服务公司。
在竞争激烈的香港,李贤义也算有了一处安心立命之所,生意越做越顺利。
在李贤义苦心创业的同时,其他城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9年,深圳与珠海、汕头、厦门一起设立为经济特区。
1985年起,国家又相继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市场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
这股潮水直直拍在李贤义的心上,搅得他心里痒痒的。于是,他开始眼观六路,观察新的商机。
一向对市场敏锐的他发现,周围大批的商人开始转战深圳、珠海等地捞金。
而且,李贤义还打听到,当时的深圳,无论是在税费、土地使用成本还是用人工资,都要低于香港;
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也特别大,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在做汽车维修行业的时候,李贤义就发现,中国没有像样的玻璃加工厂,汽车玻璃往往都要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口。
于是,经过认真思考,李贤义决定回到深圳创业,建自己的玻璃加工厂。
1988年,李贤义在深圳创立了信义玻璃,开始了他的民族实业企业家打拼之路。
然而,这条路却远比他想象中的难走。
毛姆曾说:没有一本书,能一劳永逸地解答你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创业更是如此,没有哪条路能一劳永逸地避开所有的问题和挑战。
机会都是在遇山开山,遇水架桥中挖掘出来的。
那时的深圳,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办企业所需的配套措施还比较落后。
交通也不是很发达,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与荒山野岭有得一拼。
经过再三斟酌对比,1989年,李贤义在深圳相对繁华一点的六约牛始埔村建起了第一座厂房。
厂房建好之后,新一轮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由于资金有限,当时的公司只有几十名员工。
大家白天在厂房办公、生产,晚上就睡在闷热的厂房里,包括李贤义。
不知不觉间,他仿佛又回到了初到香港创业的日子。
一个人身兼数职,哪里需要到哪里,老板和员工的身份,随时无条件切换。
虽然李贤义摸清了市场需求,但是奈何他并不懂得玻璃加工生产的核心技术。
起初,他买来中国台湾的玻璃生产机器,带领员工一起学习玻璃生产技术,每天超负荷地工作。
好不容易学会了技术,面对着生产出来的玻璃,销路又成了问题。
李贤义之前创业积累下的些许资源和经验都在香港,在深圳还要从头想办法。
思量再三,他只能简单粗暴地打起了广告牌的主意。
通过广告牌的大量宣传,公司终于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积累了一部分用户。
但是,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新的问题又来了。
李贤义和员工们,凭借着现学现卖的技术,应付小订单还可以。
但是,面对日渐增多的大客户,一直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的李贤义意识到,过硬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是公司发展道路上,必须突破的瓶颈。
于是,他默默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有一台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
后面的几年里,李贤义一方面购买日本、欧美等国先进的玻璃制造设备;
另一方面高薪吸纳玻璃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并送他们去国外先进企业学习深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在2005年,公司拥有了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玻璃制造设备,为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贤义的市场敏锐度和开疆拓土的经营之心,自创业之初,始终未变。
早在1997年,他就已经开始一边主抓玻璃生产技术和质量,一边拓展海外市场,带领中国玻璃,走出国门。
凭借着80年代初在香港创业积累的资源,李贤义将自家玻璃迅速推广到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2001年,信义玻璃的出口总量占到了生产总量的70%。
也是在这一年,李贤义拿下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配套服务业务,成为了这家汽车巨头的全球供货商之一。
公司迅猛发展,在国际市场慢慢有了影响力。
但是,这个影响力随后带来的,却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两国的重磅出击。
2001年2月,美国商务部以倾销为名,以打压中国汽车玻璃制造企业为实,想要对中国汽车玻璃企业征收3%-124%的关税。
面对这样的无端指责,李贤义都陷入了踌躇两难的境地。
如果应诉,就意味着,李贤义必须正面与对方硬碰硬,他胜算不大。
要是不应诉,李贤义不就等于默认了倾销的行为,白白蒙受这样的委屈。
权衡之下,李贤义还是决定接下这封挑战书,会一会对方,反正他身正不怕影子斜。
为积极应诉,李贤义果断成立了8人的“反倾销小组”,准备了重达上百公斤的纸质材料。
据了解,当时对方派出了10多人的调查组,来到李贤义公司,对于公司的产品质量、财务制度、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现场核查。
最终,公司以规范、扎实的管理和清晰的经营数据,取得了这场跨国官司的胜利。
无独有偶,树大招风。
2001年12月,李贤义又接到了加拿大政府的反倾销立案调查通知。
有了上次的实战经验,这一次,李贤义再次率领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应战。
经过5个月的细心梳理,他将包括公司基本概况、国内与出口销售情况、财务情况等资料,分门别类,清晰罗列。
几番波折过后,李贤义再一次取得绝对的胜利。
要知道,在2001年8月,我国刚刚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他的这两次积极应诉,取得压倒性胜利,对于我国的出口业务,意义深远。
古人有云,福祸相依。
这两个跨国官司,不只给李贤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一时之间,李贤义在业内名声大噪,企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期。
2003年,李贤义在香港建立了当地的第一个汽车玻璃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他又投资了3亿元,开工建设了高档建筑玻璃和“贴牌”汽车玻璃深圳生产基地。
2005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李贤义的玻璃王国开创了事业上的新里程碑。
但是一向眼光独到、不安于现状的他,又开始了新的谋篇布局。
汽车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是浮法玻璃,李贤义想,如果可以将制作浮法玻璃的业务,也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
那么,既可以在源头上把控玻璃的质量,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车玻璃的成本。
于是,他果断投资了浮法玻璃的生产线。
紧接着,李贤义又看到了光伏市场的巨大机遇。
2008年,李贤义将光伏玻璃作为区别于传统业务的新产品,进行开发生产。
2013年,李贤义将发展成熟的光伏玻璃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光能公司。
同年12月,光能公司在香港上市。
2015年,李贤义又在香港成立了汽车玻璃公司,专注于汽车玻璃维修及更换,一年后在香港上市。
上市之后,汽车玻璃公司的主要业务,也慢慢从汽车玻璃维修的服务商战略转型,转变为综合性新能源方案的提供商。
2017年,李贤义将发展成熟的光伏发电厂业务,从其中分离出来,成立了能源公司。
2019年5月,能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了国内先进的太阳能电站运营商。
将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深入骨髓的李贤义,带领着公司,一路高歌猛进。
至此,他的上市军团集结完毕。
拼搏半生,李贤义的玻璃王国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三,个人及家族身价,已超过百亿。
无论在商场上如何叱咤风云,他始终将热心公益、回报社会铭记于心,深刻践行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企业家精神。
由于自己淋过雨,就总想着为他人撑起一片天。李贤义青少年时期的辍学经历,让他格外注重教育。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创业初期,李贤义就出资800万元,成立了李贤义教育基金会。
他在工业园区内,建起了1.5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宿舍,对外出租。
收取的租金,全部用来奖教、奖学和资助有需要的特困生。
2015年,李贤义出资1.38亿元捐建了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2016年,李贤义又出资3800万元,发起设立了深圳市李贤义教育基金会,这是李贤义出资设立的第七个教育基金会。
不仅对企业外部慷慨解囊,李贤义对内部职工子女的教育帮扶,也丝毫不打折扣。
2017年,李贤义出台了“信义教育基金”,为内部职工读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子女,每年发放4000元的教育基金,这个制度沿袭至今。
2020年8月,公司一位物料组员工的儿子,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为第一位步入清华学府的员工子弟。
为了激励更多员工重视孩子的教育,公司从教育基金额外拿出了2万元,作为专属奖励。
提到这些年在教育领域的倾囊相助,李贤义说,
“我青年时因贫困辍学,深知读书的可贵,所以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完成读书的梦想。”
除教育之外,李贤义还曾为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350万元,并创办了志愿梦想公益金等慈善公益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李贤义捐款已经超过10亿元。
不仅他个人心系祖国、乐善好施,他也将这份爱心传承给家人。
2009年,李贤义的二儿子李圣根在深圳迎娶网球名将晏紫。在父亲的影响下,李圣根从简举办了这场婚礼。
他随后将节省下来的1000余万元,全部用于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晏紫在婚后回归家庭之余,也经常参加慈善活动,利用自己和家族的影响力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有人说,虽然李贤义身家反超了曹德旺,但是李贤义做的事太杂。
而曹德旺这么多年来,一直深耕在汽车玻璃领域。
因此,曹德旺才是名副其实的玻璃大王。
但我觉得,李贤义与曹德旺,他们不同的只是企业经营策略。
一个辐射上下游,多元化经营;
一个在单一核心业务领域,精细化经营。
没有对错之分,强弱之别。
无论从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还是辉煌卓绝的财富榜首,他们的人生已足够精彩。
我们需要汲取的,是这两位民族实业家身上,那坚韧执着的拼搏精神和热血赤诚的家国情怀。
关注公众号回复:“抽奖”即可获得宠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