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千年 问鼎飞天

2023-04-11 09:22:33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刘轶和他制作的风筝。

金玉满堂风筝。


(相关资料图)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湛蓝如洗、广袤博大的天空充满了敬仰与向往。无论古典故事还是神话传说,在天空中飞翔一直是人们的一种渴望。

2000多年前,我们充满智慧的先人发明了风筝,用一根线将人们的梦想与希望放飞到空中。直至今日,尽管发达的科技已经将人们送上了太空,实现了遨游天际的梦想,但是,对于风筝,人们依然寄托着别样的情丝和憧憬。

今年36岁的呼和浩特市民刘轶是传统风筝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他说:“我从小就喜爱风筝,进而喜欢制作风筝,看到在天空飞翔的风筝,我的心情无比欢快。”

纸鸢千年代代传承

“风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又‘六国时,公输班亦为木鸢以窥宋城。’”刘轶说,楚汉战争时期,风筝用于军事,留下了“四面楚歌”的典故,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隋唐时,随着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至宋代,放风筝在民间广泛流行,宋徽宗主持编纂的《宣和风筝谱》是较早的一部风筝技艺专著,清代曹雪芹撰写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的出现,使风筝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和规范,为京、津以及中国北方地区各风筝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轶说,呼和浩特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始于清代。清乾隆四年(1739年),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建城,清代官兵陆续迁徙驻防,家属也随之而来,绥远城逐渐发展繁荣,以满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于此。

“约在晚清民国时期,通过人口流动,从北京迁移至绥远城的满族人将风筝制作技艺带了过来,其中有一位和我姥爷是邻居的邓姓满族人,他就会做风筝。闲暇之余,我姥爷便跟着他学习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后来,我姥爷又把这项技艺传授给了我妈和我。”刘轶说,呼和浩特传统风筝以原有北京风筝的内容形式为基础,融合呼和浩特本地的多民族文化、历史和宗教习俗,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

自从学习到这项技艺后,刘轶一直没有中断对它的热爱和研究。2008年,他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几经周折拜师风筝制作名家费保龄先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风筝制作技艺。

十全福寿风筝。

红蝠蓝锅底风筝。

根据拜师所学加上自身善于绘画的特长,刘轶将中国画、工笔重彩画技法融入风筝彩绘中,使呼和浩特传统风筝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精细美妙。

沙燕家族讲究很多

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风筝随着艺术形式和制作工艺的日渐完善,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域特色的风格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的沙燕风筝、山东潍坊的杨家埠风筝、天津风筝等。

北京沙燕风筝也叫曹氏风筝,影响最大,它的创始人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刘轶的师父费保龄老先生就是曹氏风筝的传人,刘轶所传承的传统风筝属于沙燕风筝一派。

“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可概括为扎、绘、糊等几部分,每部分又可分解为多道小工序,根据不同的制作材料,大小工序加在一起共有10至20多道流程。”刘轶说,以硬翅沙燕为例,制做一件完整的传统风筝作品,一般要经过选竹、定尺寸、劈削、烤形、绑扎、选面料、硌形、打稿、拷贝、彩绘、熨烫、裱糊、净边、全色等步骤才能完成。

在刘轶的家中,记者见到了大小不同的各类沙燕风筝,它们造型匀称舒适,色彩丰富艳丽,看上去灵动可爱,华而不媚。

花开富贵风筝。

蛱蝶寻芳风筝。

刘轶说,制作风筝不光要考虑近处观赏时的美感,还要考虑风筝在高空中远看的形态。“比如沙燕风筝,近看它的两只眼睛离得比较近,还有点对眼儿,但是拿远了看就感觉它的目光在注视着你,和放风筝的人有眼神交流。所以在绘制图案时也要全盘考虑,注意细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风筝线。”

为了提高风筝放飞的观赏效果,还需借鉴一些机械设计原理,如金鱼风筝、蜻蜓风筝的转眼儿,大型风筝上附带的琴弦、锣鼓等都是简单的风动装置和发声装置,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放飞风筝的趣味性与观赏性。

传统文化寓意吉祥

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这些寓意吉祥的传统图案,是古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几千年来,这些吉祥纹样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传统风筝的纹样也不例外。

在《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曹雪芹制作的沙燕风筝根据不同的年龄、形体、神情、性格,分为胖燕、瘦燕、雏燕等多种类型,给沙燕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肥燕比作气宇轩昂、壮志凌云的男子;瘦燕比作柔情万种、飘飘欲仙的女子;比翼燕比作恩爱携手的夫妇;半瘦燕比作胸怀坦荡喜争雄的少年;小燕比作眉清目秀意顽皮的童子;雏燕比作眉开眼里笑含笑,黄口呢喃学话的胖娃娃。”刘轶说,传统风筝沙燕造型加上蝙蝠、牡丹、石榴、莲花、仙桃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完美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在传承的同时,刘轶也不忘创新。他把风筝制作工艺和彩绘进一步精致化,使其集观赏性、科学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精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械加工水平的提高,受商业价值观念的冲击,人们放风筝要求简单、快捷,利用传统材料纯手工制作的风筝渐渐处于劣势,纯手工制作传统风筝的技艺也不再像过去一样受关注。

“像我之前在北京拜师,主要就是学习传统风筝的一些规矩与讲究,还有风筝制作工艺的口诀,那都是风筝大师一辈一辈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是实践与传承这项技艺的重要参考资料。”刘轶表示,今后,他会在创新上多做研究,努力让传统风筝制作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