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动态丨话剧《坦先生》:用舞台艺术讴歌科学精神

2023-05-11 09:56: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话剧《坦先生》:用舞台艺术讴歌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资料图】

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话剧院原创话剧《坦先生》,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进京集中示范演出作品之一,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两场。

该剧根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的真实事迹创作,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在面对依靠传统雷达我国海域可监控可预警范围不足20%的严峻情况下,刘永坦谢绝英国导师挽留,主动回国研制新体制雷达,积极推动国家对海探测领域前瞻布局的故事。他带领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独立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四十年如一日,完成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带出一支“雷达铁军”,筑就祖国“海防长城”。

“坦先生”是学生和同事对刘永坦的亲切称呼,也是他最喜欢的称谓。坦先生身上有着科学家难能可贵的品质。当他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时,没有懊恼、没有痛苦、没有抱怨,而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坚持不懈地继续进行研究。尤其是新体制雷达的研究环境艰苦、研究过程枯燥,坦先生始终给予学生鼓励、做学生的榜样。在他的带动下,学生们高喊“简单着,明媚着,快乐着”,矢志不渝地将热情献给祖国科研事业。

《中国戏剧年鉴》主编李小青说,很高兴看到坦先生站在舞台上,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科技题材舞台作品非常值得写,像坦先生这样的科技英雄,更是令人仰视。再加上演员慷慨激昂台词的有力加持,表现了科研人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表达着科技报国的意志,充满着感染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彦君说,坦先生和他的团队在新体制雷达研制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对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而哈尔滨话剧院用舞台艺术形式对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进行了礼赞。特别是加入了“诗”的表现方式,使得该剧在情节推进、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更加地艺术化、文学化,让人耳目一新。

刘永坦带领科研团队艰苦奋斗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许多观众表示,坦先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紧相连,饱经沧桑不变、历经风雨弥坚,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

该剧把现实与历史有机融为一体,人物年龄和时间跨度大,脉络清晰、情节跌宕、节奏鲜明。在发扬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表现主义手法,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借鉴吸收影视、戏曲等艺术元素,丰富和拓宽了艺术表现力与舞台张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说,《坦先生》这部话剧的题材选得很好,坦先生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精神,让人崇敬。该剧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主创用艺术手段讲述人物事迹,而不是事件的堆砌,这是难能可贵的。

话剧《坦先生》以人物命运为切入口,把坦先生还原成一个具有崇高品格的普通人,紧紧围绕他带领科研团队开辟中国新体制雷达之路这一核心事件,选择几个重大事件与关键时刻,将人物和事件联系在一起。同时,该剧注重与当代观众审美心理接轨,真切自然,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让坦先生这个时代楷模可触可感可学,引发情感共鸣,彰显话剧艺术魅力。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说,《坦先生》这部剧的成功,就是把人物塑造得非常鲜明,个性突出。剧中的“神来之笔”就是“小海军”的出现,揭示了坦先生的工作方向和家国情怀。130分钟的演出,清晰地表达了他对科学事业无比的坚定性。灯光也很有设计感,一条光路,显示了坦先生的人生之路。

该剧着重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坦先生在追求和攀登科学高峰过程中所散发出的精神之美、人格之美。评论家汪守德说,从观众的掌声不断可以看出该剧整体的呈现是成功的。通过无场次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大的时间跨度,完整呈现了这段历史。

据悉,该剧自2022年10月在哈尔滨首演后,获得广泛赞誉,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是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编剧谭博、导演徐丽霞、舞美设计曲杰、主演王笛等主创人员全部为黑龙江省艺术领军和一线艺术骨干。

该剧在创作上,从坦先生的“智”“行”“情”“魂”4个方面去进行创作。在舞台呈现上,与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进行了深度融合,通过极少的素材进行构思创作,展现了坦先生坚定的科学意志和报国初心。“我的脚下只有一条路,这就是中国的雷达发展之路,因此,我永远不会迷路。”演出最后,以刘永坦充满家国情怀的诉说完美收官。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该剧编剧谭博表示,创作中,他力求摆脱英模人物习惯的塑造方式和行业戏的创作模式,把刘永坦还原成具有崇高情怀的普通人。在广泛收集素材、深入采访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坦先生带领科研团队发展中国新体制雷达这条主线,将所有的情节线索和矛盾冲突都交织与集中到坦先生身上,突显人物性格,刻画坦先生经历身心痛苦、灵魂震撼后思想的升华,最终实现科技报国理想的真实心路历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