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环球网文旅报道】2023年全国科技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期间,北科院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设“北科院创新成果展”“北科院专区”,展览展示面积合计达400平方米,共推出12家单位的科研科普展项35项。其中,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等单位在活动期间推出的科普活动深受欢迎。
北科院作为2023年科技周分会场活动的联合承办单位,依托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6个北京市科普基地,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产品供给,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力量,在分会场“遇见生活板块”设300平米“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专区,充分展示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等8家单位的特色科普展项20项。
据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展项可以让观众观察、触摸、操作实物教具,再通过工作人员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动物、植物有趣的科普知识。灭绝已久的恐龙留下了很多足迹印痕,从这些足迹化石中能了解到不同种类的恐龙相应的特征,比如它们的种类、食性、跑步速度的测算等等;除了恐龙,还有中华侏罗兽、剑齿虎、大唇犀的头骨模型,牙齿还可以拆卸拼装,引领观众了解古老的哺乳动物,回顾生命演化的历史;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本是食肉目动物,经过漫长的演化之旅现如今以素食为生,教具中的头骨以及手掌结构、特殊的消化系统,均可揭秘大熊猫的秘密;除动物相关的展项以外,还有有趣的食虫植物教具与观众互动,观众可以亲身感受捕虫草从捕虫过程,揭开食虫植物的谜团。
北京天文馆为公众带来一场天文主题盛宴,为大家开启探索宇宙的神奇之旅。“天外来客”展项展示了铁陨石、石陨石实物标本,让大家近距离触摸外太空实物,观察来自地球外的星体。“走进星空”研学展项向大家介绍了北京天文馆专门面向青少年开发的天文科普研学活动,活动充分利用各地自然优势、科学装置、人文特色,融入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主题,打造了以天文为主、多学科联动的特色研学体验。“北京天文馆文创天文望远镜系列及电子无线目镜”展项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星空摄影中来,北京天文馆自主开发了无线电子目镜这一操作便捷的星空拍摄设备,目镜配备了专业级感光元件,可通过手机Wi-Fi控制拍摄,针对天文摄影进行了功能优化,特别适合入门级的天文摄影爱好者。
“麋鹿大闯关”是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今年新做的游艺闯关类科普设施,共设6关,通过介绍麋鹿形态,麋鹿生活环境,麋鹿历史等内容让公众通过游玩了解麋鹿,最后还设计了一个鹿眼看世界,让大家了解鹿类缺失红色视锥细胞,给大家一个转换思维看世界的角度。“麋鹿栖息地评价系统”展项,介绍了适合麋鹿生存的自然环境,麋鹿中心的科研成果麋鹿栖息地评价系统是评价麋鹿是否适合野放到该环境的系统,这个设施就是这一科研成果的科普转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