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街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先棉祠街与近代上海的棉纺织业,半泾园弄与老城厢的河浜水系……路名背后的故事,串联起上海老城厢的历史脉络。
(相关资料图)
这片位于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的区域,先后被纳入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旧改和零星旧改范围,目前已人去楼空,十分宁静。一个初夏的午后,由专业建筑院所和中小学学生组成的“城市更新”勘探小队出现,亮黄色安全帽帽檐下,是充满好奇和探寻的目光,投向了这些街巷组成的弄堂。
近年来,黄浦区老西门街道连续开展我在老城厢“修”建筑活动,运用3D打印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对区域内老建筑进行探究和保护。随着对区域历史、建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活动也逐渐扩大范围和主题。据介绍,今年,我在老城厢“修”建筑活动首次聚焦城市更新主题进行创意赛,比赛围绕文庙区域和龙门邨区域,设计4条路线,来自7所专业城市建筑规划单位的专家和13所黄浦区学校的同学将兵分几路深入梦花街、文庙路、蓬莱路、迎勋北路,为区域城市更新出谋划策,同学们的创意将由队伍中的专家进行可行性验证和设计,最终获胜的设计方案将递交到相关部门。“大家一起为老城厢的新面貌贡献创意和智慧,也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充分实践”,老西门街道营商办主任李率说。
首次实地勘探以迎勋北路为起点,深入至龙门邨区域。来自敬业初级中学和向明初级中学的学生们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和上海远筑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员,在海派文化博主“行者小墨墨”的带领下,开启了迎勋北路——龙门邨区域的历史探寻,通过对区域历史及现代业态的了解,从而对城市更新的意义有更深地理解和创造。
来自敬业中学的罗毓涵和林洝琦,蹲在龙门邨小区里的一道屋墙下,仔细辨认两幢石库门建筑之间的“界碑”,“用全新的视角研究每天上学都会路过的老房子,对老城厢的历史有了更深地了解。”一路听、一路看,两位同学当场热聊起来,“有什么好办法留住风貌”“在传统中加一点更潮的元素”……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老城厢将有一段时间处于‘破旧立新’的状态,怎样在这期间守护历史文脉、保留人间烟火气,不仅需要来自城市规划层面的思考与设计,在此工作生活的居民的建议也值得吸纳和参考。
在BIU远筑创元商业板块负责人陆姿名看来,在老城厢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将元宇宙等最新技术趋势应用其中,在保留文化、凝聚人心的过程中,也让这片土地涌动起新的活力。
据了解,为了让比赛中作品兼具创意与可行性,建筑专家们将融入学生组,想象力与专业优势齐飞;学生们还将进行电脑制图等专业技能培训。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各小队将进行创意设计,并形成作品,进行集中成果展示与评比,由专业机构和院校评定获奖项目。
作者:周辰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