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种植了58亩水稻,中稻收割后长起来的再生稻约40余亩,预计收获再生稻2万余斤。”日前,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种粮大户黄大楷将收割机收割的再生稻搬上车后,高兴地说。
金秋十月,稻穗飘香。沉甸甸的再生稻穗压得稻秆都弯了腰,散发出阵阵稻香,收割机来回穿梭于稻田之间,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颗粒饱满的稻穗被收割机“吞入”并装入口袋中,打碎的秸秆则在机器尾部“吐出”,空气中弥漫着稻草清香,呈现出一幅丰收画卷。
“我蓄留8亩再生稻,今年的再生稻长势很好,每亩可以产干谷250公斤,仅再生稻一项可增收0.6万元。”白节镇村民罗远贵表示,今年的再生稻没有霉苞和黑穗子,颗粒十分饱满,米质相当可以,口感也最佳。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再生稻生产有助于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所谓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次,就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收取稻穗,留25至30公分的植株和根系,利用稻桩重新发苗、施肥培育、长穗后再收一季的水稻。
“再生稻不需耕地、移栽,施少量化肥,基本不用农药、田间管理轻简,米质突出等优势,增收增产有保障。”纳溪区白节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焦德华表示,由于再生稻绿色健康、口感好,市场价格比中稻每斤高两元,大幅提升农户种植收益,所以,农民对“一种两收”的种植方式接受度高,再生稻面积迅速扩大。
近年来,纳溪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实施“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的同时,重点推广再生能力强的品种,狠抓中稻种植密度和病虫防治,适时施用粒芽肥、见芽抢收中稻、保证留桩高度、做好田水管理、持续抓好病虫害防治等,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确保在水稻丰收的基础上,再生稻也夺得高产。2024年全区再生稻蓄留面积24.9万亩,有收面积22.6万亩,预计产量3.8万吨。
下一步,纳溪区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广“再生稻”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不断扩大再生稻种植面积,提高再生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群众的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并在粮食生产发展、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相关项目中合理安排资金,对再生稻品种、技术配套应用等关键环节予以支持,保障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