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坚决扛起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坚守“金融为民、服务本土”的初心使命,将服务“三农三牧”作为全行发展的核心战略,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深化金融服务创新、优化普惠服务模式,以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精度的金融供给,赋能草原农牧区现代化转型,助力谱写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新篇章。
创新模式精准赋能破解种企融资瓶颈
“内蒙古银行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与我们对接信贷业务,服务热情周到,且贷款利率低。这笔信贷资金对我们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效益最大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内蒙古坤元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翠玲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资料图)
该公司作为一家长期扎根当地的农业高新科技企业,专注于优质种薯的培育与田间试验,虽技术成熟、种薯品质优异,但因规模有限且缺乏符合常规抵押条件的不动产,在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先进设备和推进技术研发时面临融资瓶颈。
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专业团队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科技金融政策,向企业推荐了专门为科创小微企业定制的“科创易贷”产品。该产品突破传统抵押模式,创新以企业商标作为知识产权质押,最终成功为其发放1000万元贷款。
构建链式金融服务畅通农业循环
聚焦辖内甜菜、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产业的金融需求,内蒙古银行积极探索并构建基于供应链的链式金融服务新模式,着力破解农业产业链中种植户普遍缺乏抵质押物、融资成本高、贷款门槛高等痛点堵点。
在太仆寺旗,内蒙古银行太仆寺旗支行依托“乡兴富民贷”“采购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以核心企业为枢纽,通过对订单农业、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融资等结构化授信方式的综合运用,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有效贯通从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的全农业产业循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稳定的金融动力。
拓宽抵押担保边界激活农牧区融资活力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内蒙古银行立足本土实际,持续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系统性地拓宽抵押担保边界,有效激活了农牧区融资活力。
针对农牧业主体普遍缺乏传统抵押物的痛点,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积极探索多种押品替代与增信方式,以存货质押模式向锡林郭勒盟佰惠生糖业有限公司累计发放5.85亿元贷款,全力保障甜菜原料收购,稳定产业链上游生产。
同时,依托订单农业中种植户与核心企业签订的收购协议,该分行创新运用未来应收账款质押方式,为12户甜菜种植户提供828万元种植贷款,有效缓解生产周期内流动资金压力。“公司在最困难时候,得到了内蒙古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真是非常感激。”锡林郭勒盟佰惠生糖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甄晓明如是说。
这些差异化、结构化的融资服务,不仅显著降低了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综合融资成本,还及时纾解了经营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境,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
聚焦奶食品产业链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针对锡林郭勒盟奶食品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点,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持续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多元化融资方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有效满足其在设备升级、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为助推地方奶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近期,该分行组织专业团队到锡林浩特市首放食品园区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与园区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金融支持奶食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我行将继续发挥地方城商行的独有优势,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以精准化产品和服务破解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同时,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分行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构建场景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新生态。”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行长白音仓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