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护航脆肉鲩养殖户行稳致远|每日速读

2025-11-20 16:56:17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李美丽

西江下游的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区,河网纵横交织,清冽的水源滋养着成片鱼塘。清晨的养殖基地里,自动化投喂机匀速转动,颗粒饱满的蚕豆“簌簌”落入水面,激起层层涟漪,一群体态肥硕的脆肉鲩争相抢食——这是90后养殖户黄生日常养殖的一幕。

作为“中国脆肉鲩之乡”,这里的脆肉鲩养殖已延续半个世纪,而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正成为养殖户应对经营压力、稳健发展的“定心丸”。截至2025年9月份,该分行水产养殖客户贷款余额达2.79亿元。


(资料图)

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信贷客户经理贷前贷后深入养殖基地与养殖户互动 李屹轩/摄

塘口有盼头

资金遇“卡壳”

“我们养脆肉鲩讲究‘慢工出细活’,一年就一季,从6斤左右的草鱼苗养到12-15斤的商品鱼,全靠蚕豆催脆,这期间的投入可不少。”黄生站在自家400多亩的养殖基地里,指着16个整齐排列的鱼塘介绍道。自2018年接手家族30余年的养殖事业,他早已摸透了脆肉鲩的生长习性,如今每季亩产稳定在5000多斤,客源和售价也相对平稳。

但养殖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始终让他不敢掉以轻心。“每年光饲料就要近2000吨、蚕豆约300万斤,再加上每月几万块的电费和10多名工人工资,前期投入全是真金白银。”黄生坦言,脆肉鲩养殖“集中投入、分散回款”的特点很突出,鱼苗、饲料采购要一次性砸钱,而销售旺季要等到11月份至次年4月份,资金回笼慢。再加上近年饲料、蚕豆价格波动,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手里的现金流总是绷得很紧。

传统贷款流程繁琐,还款方式比较单一,对于资金周转周期长的养殖户来说并不适配。“我们天天守着塘口,哪有时间跑银行办手续?而且还款时间和回款节奏对不上,很容易造成资金紧张。”黄生的困扰,正是当地众多脆肉鲩养殖户的共同心声。

服务送上门

产品更适配

了解到养殖户的实际困境后,邮储银行中山市小榄支行的客户经理主动找上门。

“第一次见面是在鱼塘边,他们拿着表格,边看养殖情况边问需求,没让我多跑一趟。”黄生回忆,该支行客户经理详细了解了他的养殖周期、成本支出和回款规律后,很快给出了针对性方案。

针对养殖户“没时间跑银行”的痛点,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推出“上门服务”模式,客户经理直奔塘口对接业务,简化办理流程,把金融服务送到生产一线。“养殖户的核心精力都在养鱼上,我们多跑几步路,就能帮他们省出更多时间打理塘口。”该分行客户经理表示。

在产品适配方面,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的金融服务精准契合养殖需求:无还本续贷服务无需养殖户将资金“还回去再贷出来”,线上操作即可完成续贷,避免了资金周转的空档期;更具优势的贷款利率,实实在在降低了融资成本;今年新推出的“省再担贷”专项产品,由省融资再担保公司担保,利率更优、额度更灵活,最高可贷500万元,为养殖户提供了更稳妥的资金支持。

最终,黄生成功获批180万元产业贷,刚好覆盖饲料、蚕豆采购和人工开支,解了其燃眉之急。“钱到账的时候,正好是采购蚕豆的关键期,一点没耽误生产。”黄生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该分行还提出后续可根据他的需求,提供消费信贷、零售结算等服务,实现“1+N”综合金融支持。

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黄生的养殖事业稳步推进。如今,他的养殖基地不仅产量稳定,还带动了周边1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月薪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00-2000元。“大家跟着我养鱼,收入有保障,干活也有劲头。”黄生说。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中山脆肉鲩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黄生也有了新规划:“接下来想优化鱼塘设施,提升养殖效率,借着大湾区发展的东风,把‘东升脆肉鲩’的地理标志品牌打得更响。”

在中山,像黄生这样受益于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金融支持的脆肉鲩养殖户还有不少。“我们希望每一笔贷款都能帮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养鱼更安心、更有奔头。”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分行将继续扎根地方,深入了解养殖户的真实需求,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让金融活水持续浸润塘口,护航脆肉鲩养殖户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关键词: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版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普惠金融 小微金融 金融监管 金融机构 金融政策 三农 粮食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