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更多诗意的瞬间

2023-04-21 23:13:48

来源:人民网

去观察、去思考、去书写,让写诗成为追寻文学价值、思考生活意义的一种方式,也为生活注入更多诗意

"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与下一站。"

作者是谁?王计兵,一个远离故乡的外卖员,一个 5 年写了 2000 多首诗的文学爱好者。近来,《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等集结普通人诗歌作品的诗集出版上市,朴实的文字、浓烈的情感,让人为之感动、沉思。


【资料图】

中国素有风雅颂的诗歌传统,民间诗人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作者。据统计,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目前就有约 60 万人在写诗。产业工人、快递小哥、都市白领、田间菜农……不管是值守流水线还是穿梭大街小巷,不管是伏案桌前还是行走在田埂,诗歌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

诗歌不是远去的风景,更不是孤芳自赏的盆景。一首《赶时间的人》,获得数万点赞,2000 万的阅读量,被网友称为 " 劳动者之歌 ";一本出自农村诗人的《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超过 10 万册;一名自称 " 隔花人 " 的 " 地摊诗人 ",在社交平台上圈粉数十万……或许这些诗歌大多稚嫩,但简单、本真的文字,往往能直击心灵。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选择以诗歌的方式,发现和创造更多诗意的瞬间,在奔腾向前的时代,留下普通人的见证。

有人说,在当下谈论诗歌,似乎不合时宜。当短视频的流行碰撞经典书籍的阅读,当人工智能一气呵成写出五言七律,人们是否还需要字斟句酌、赓续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传统?

是的,我们还需要诗歌。

学生在视频网站的评论区,用诗歌倾诉青春的苦恼和甜蜜;上班族在手机备忘录里,用诗歌记录工作的点滴、家庭的温情;工人在视频号里朗诵自己的诗篇,用诗歌定格感悟和浪漫。通过这些包罗万象的主题、独一无二的诉说,我们得以了解诗歌背后的个体,也得以倾听他人的声音,感受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更重要的是,多元的创作群体、丰富的诗歌主题、热情的文学讨论,让人看到诗歌的更多可能。从 " 为你读诗 "" 读首诗再睡觉 " 等微信公众号,到线上 " 斗诗大会 "、读诗直播,互联网的新媒介新应用,形塑了诗歌生动的面貌、吸引了大众多样的参与。在文学的广场上,需要有专业作家的笔触,也需要有普通人的声音,参差多态的声部,构成了时代的合唱。

去观察、去思考、去书写,让写诗成为追寻文学价值、思考生活意义的一种方式,也为生活注入更多诗意。

《 人民日报 》( 2023 年 04 月 20 日 11 版)

(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关键词: